南大团队成功制备单胞层二维材料: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 网易娱乐
- 2019-06-06 18:44
中新网南京6月6日电(记者 申冉 通讯员 齐琦)6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基于氧化物钙钛矿体系的新型单胞层二维材料,该成果以《单层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晶体膜的实现》为题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
该项研究成果由南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和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
据研究团队带头人潘晓晴教授介绍,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以其为代表的各类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由于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信息传输和能源存储器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目前已知二维材料,无论是机械剥离还是人工生长,都依赖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特性及原子层间的弱键合作用。尽管非层状结构的氧化物钙钛矿体系由于电子的强关联效应呈现出极为丰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丰富多彩的量子现象,但其原子层厚度的超薄二维材料制备仍然是有待攻克的重大难题。
2016年,斯坦福大学HaroldHuang课题组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水溶性材料过渡层上生长钙钛矿氧化物薄膜,通过溶解过渡层的方式获得了自支撑的钙钛矿薄膜,为制备二维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然而,他们在尝试制备只有原子层厚度的超薄二维材料时碰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使得钙钛矿氧化物二维材料的探索又陷入了困境。
据潘晓晴解释,区别于斯坦福课题组所采用的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南京大学聂越峰教授课题组采用了一种叫分子束外延的薄膜生长技术来制备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材料。通过改进原位监控技术与采用高精度的逐层生长方法,成功实现了超薄氧化物钙钛矿薄膜的制备与转移的突破,获得原子层厚度的高质量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材料。同时,王鹏教授课题组则利用多种先进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分析技术实现了二维极限下电镜样品制备、层数标定和精细晶体结构表征,直接观测到钙钛矿BiFeO3薄膜在二维极限下出现若干新颖现象。这样重大突破性工作的实现得益于先进的分子束外延薄膜生长技术与亚原子分辨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的有机结合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
本科研项目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苏省“双创人才”等项目的资助,以及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功能材料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已故闵乃本院士对量子材料微结构研究中心的建立与发展给予鼓励和支持。(完)
本文链接: http://www.sinopecmobil.cn//a/jinrong/6785.html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WB11 责任编辑:五元源码铺
相关文章
快讯
-
10-28 12:10
玖亿酒友网【共享酒仓】,新零售
-
10-22 16:06
实德金融践行公益初心不变 再度
-
09-16 14:53
中国工艺美术展示的大平台 百姓
-
08-16 16:50
华星美育发布 | 促进艺培行业从教
-
08-14 15:44
瑞银信全国招商
-
07-20 11:37
养老金能不能长期足额发?刚刚,
-
07-20 11:35
专家齐聚上市公司研讨会聚焦科技
-
07-20 11:34
合肥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累计发
-
07-20 11:24
6600亿元!国有资本持续“输血”
-
07-20 10:49
31省份上半年收入榜:京沪人均可
-
07-20 09:33
甘肃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化 高耗能
-
07-20 08:57
国产伟哥利益战 康业元实名举报
-
07-20 08:21
31省份上半年人均消费榜:京沪超
-
07-20 06:44
新增债券发行进度大幅提升
-
07-20 06:35
上半年经济数据解读:新旧动能转












